怎麼選才對?
6/3/2021

怎麼選才對?

作者:楊耀輝
照片:Steve Harrris on Unsplash

選擇是個在生活中不斷會出現的問題,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有許多需要做出價值判斷的時刻,但時常會發現我們往往必須在兩種都是正確的價值觀中選擇一種,而這會讓我們感到煩惱,或甚至放棄選擇。

通常我們會使用自己的習慣與喜好來為事物下判斷,但這卻會讓我們無法離開自己的眼光,讓我們在面對兩種都是正確的價值觀時停滯在矛盾中,這時候需要使用哲學眼光來看待我們面臨的狀況,利用幾個能幫助我們做選擇的哲學工具。


1. 做選擇前先去理解每個觀點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在面對價值判斷的時刻,只想著讓自己能夠辯論獲勝,或是盡量維護自己的立場,就會讓我們無法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人事物,只用自己的觀點來觀看也會讓我們離事實越來越遠。

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往往都不只有一個面向而已,我記得佛經裡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叫瞎子摸象,每個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份,卻都堅持自己摸出來的樣子才是大象真正的模樣。如果我們不去理解人事物可能有不同立場,沒有意識到每個立場都可能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就會像那些盲人一樣,堅持著自己只看到的一小部份就等於全貌。


2. 如何用長遠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選擇

倉促下的決定往往帶來後悔,只為了當下解決問題的選擇也常造成更多問題,當我們忘記用更高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時,會誤以為我們只有眼前這些選擇,甚至做出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事情。

譬如「刻舟求劍」的故事,搭船時寶劍掉在水裡,只忙著在船沿刻下記號,以為做了記號日後再來尋找就好,卻沒想到船會移動這個事實。如果我們像那位搭船的人那樣,忙著處理現在發生的狀況,卻沒有思考人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產生變化,我們的決定反而會創造出更多問題。

當我們意識到該去理解每個觀點之後,我們的視角就會開始高一點,這時候就比較容易讓我們的視線更長遠,試著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選擇。


3. 應該要相信我們可以創造第三個選擇

非黑即白的態度讓我們在做選擇時,只能使用強硬的二分法,但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人事物都無法單純用二分法來判斷,在思考這個議題時我想起在莊子 「逍遙遊」中,有一則惠子與莊子之間。關於有用無用的故事,惠子說自己種了一些體積很大卻無法使用的葫蘆,還有一顆臃腫捲曲的大樹根本無法利用,莊子卻說相同的東西可以因為人的看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用處,而且事物也有他們各自的價值存在,只用自己有限的眼光來判斷,或是忘記去思考其他可能性,都會讓我們自尋煩惱。

惠子困在有用無用的眼光中,看待事物的角度就無法有其他可能性,我們在看待人事物時常常也是這樣,只能用自己有限的眼光來做選擇,但只要我們開始靈活有彈性的去思考,相信我們就可以創造出第三種、第四種,甚至更多的選擇。


從多認識不同觀點、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們的選擇,到相信能創造更多選擇,這些工具會幫助我們用更高更遠的角度看待問題,並且給我們創造新選擇的勇氣,但這些工具並不是解答,它們依然不是能夠在迷惘時給我們按圖索驥的明確指示。

我們在使用這些工具時,往往不會幫助我們得到唯一答案,反而常常創造出更多選擇,為的是幫助我們超越是非對錯的觀點,超過黑白二分的視角,在面對兩種都可能是正確的價值觀面前,我們更需要的就是這種超越社會輿論、慣性思考、二元對立的眼光。

最終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不是特異獨行,也不是因循守舊,而是運用我們所談論過的工具後,能在思緒深處聆聽到靈魂湧現的聲音,讓我們能把握每個選擇機會,去練習我們該如何選擇。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