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柏拉圖學院2400歲
4/29/2021

祝賀柏拉圖學院2400歲

作者:Yaron Barzilay
譯者:林怡芳
照片:The School of Athens by Raphael (1509–1510), fresco at the Apostolic Palace, Vatican City.原文網址:Celebrating 2400 Years of Plato’s Academy

自柏拉圖在雅典建立學院以來,截至2013年已有2400年的歷史了。 該學院建立於西元前387年,自創校以來就一直影響著人類,無論是地中海文明,還是許多西方哲學家,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他們稱柏拉圖為神聖的哲學家),時至今日,柏拉圖的教誨仍在持續迴盪並呼喚我們覺醒。

民主源起於雅典,但它對後世子孫的影響,如同柏拉圖影響現代世界,它們息息相關。這些想法充分的探討人類現實的基礎與關係。 一方面,我們對他非常熟悉,但另一方面,他的論述似乎起源於一個古老且難以理解、神秘又奧妙的知識世界。我們似乎難以充分理的理解他。 關於柏拉圖在老師蘇格拉底去世後,離開了雅典的遊歷仍然鮮為人知,我們只大略的聽說,他曾穿越義大利,在那裡遇到了畢達哥拉斯的追隨者,這些徒弟們以他們的知識大大地影響了他。 他可能還曾去過埃及,據說在那裡接觸過關於改革的古老智慧。 柏拉圖《對話錄》中的〈Timeos〉的章節裡提到,一位古老的埃及祭師曾告訴梭倫(Solon):「希臘人就像孩子一樣,對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並且完全不了解人類遠古前的歷史。 」柏拉圖(Plato)於40歲回到雅典,創立了他的哲學學院,並連同他的著作一起表達了他的思想。 他一直待在這所學校,直到40年後去世,此後的九個世紀中,學院一直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活躍於歷史的舞台上。


古典哲學學院

古典傳統哲學學院採用的方法論,受到畢達哥拉斯建築城市的形式和蘇格拉底生活的啟發。 它以對話的方式,目標是解決日常生活和哲學研究的問題。 除此之外,學生還要進行數學、幾何和音樂方面的培訓。 據說在學院的大門上寫著:「只有真正懂得幾何的人方可入內」。 如同沿襲畢達哥拉斯的傳統,「幾何」一詞是指對數字原型(以幾何形式表示)的深刻理解,這遠遠超出了實用數學與機械工程的應用範疇。 老師和門徒之間的積極對話,促進了對真理的深刻探尋。根據蘇格拉底使用對話方式的產婆法(Maieutics真理的誕生),強調啓發人心的思想,亦即每個人的內心已經存在真理,只需要將真理揭露就可以了。柏拉圖說:「我們不是學習,我們所謂的學習只是回憶的過程。」

門徒之間的對話也確保了學院真正的思想自由。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裡也有女性被錄取。據說,柏拉圖從未收過學費,這與當時許多其他的老師不同。 也許這顯示柏拉圖學院不是我們今天所能理解的一般學校,它是一個獨特的哲學家社區,他們將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來實踐。 柏拉圖鼓勵他的門徒成為社區裡的活躍成員,而不是孤僻的生活,我們發現一些追隨者在他們的城市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為了改革社會,以公正的方式指導他人,僅僅獲得理論知識是不夠的。 擁有經驗或影響力也還不夠, 一個人需要塑造自己,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柏拉圖認為人類進化是由人性轉變的四個基本步驟組成。 他著名的人性神話論述了人類透過四個階段的意識進化,分別是鐵人、銅人、銀人和黃金人的說法。黃 金人是人類進化的最高境界,類似印度婆羅門(印度教的祭司)的概念,即「二次出生(twice born)」。 對自己和周圍環境有神聖意識的人,這種狀態被反覆描述為各種初始文明中,人類以更高形式存在的可能性,並以此為進化的目標。 相比之下,以月亮為意象發光的「銀人」,則被描述為天生需要遵循真理,但還不具備真理。 他們是勇士,必須從內部轉變自我,才能成為他們所尋求的目標。 只要他們向智慧看齊,便可以指導他人。 與金人不同的是,他們需要不斷地自主練習,擦亮自己,以免被陰影所掩蓋。 這些「銀人」是哲學家,也是柏拉圖在他的學院中最關心的,因為他們在維護人類的智慧和正義方面能夠發揮關鍵作用,並且能夠改變社會。這種思想與比柏拉圖早了約一百年的孔子不謀而合,他們認為,關鍵在於哲學家,這些人指導國家以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


洞穴的寓言

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被誤解的幻象的嚴重性,柏拉圖與我們分享了一個寓言,以表達我們信以為真的現實,其實是對感官世界的誤解。 他描述了自出生以來就被束縛在一群面向內牆的地下洞穴中的男人。 在他們後面是另一道牆,掩蓋了起著太陽般作用的火。 其他人被稱為洞穴的主人,手裡拿著物體,沿著這堵牆移動,在洞穴的內壁上形成陰影。 囚犯無視他們實際上是奴隸的事實,將這些陰影誤以為是真理。 一個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奴隸的人,這樣的的奴隸制度有多麽可怕?

令人驚訝的是,出自於某種來自靈魂深處的真實召喚,其中一名囚犯會對這個幻影(Maya)感到不自在,並會竭盡所能地,慢慢將他的注意力轉向離開洞穴,並且必須習慣於象徵真理之光,也就是太陽。 這裡描述了這位哲學家,他對智慧的熱愛和嚮往,使他走上了超越理性世界的現實之路; 一個打開內心和永恆之門的人。 意識到仍然存在於洞穴中的同伴,仍身陷錯覺的嚴重性,他願意再次回到洞穴中,與其他人分享真理的知識。 根據柏拉圖的說法,這種服務行為使他成為真正的政治家,並將道德觀念帶給了國家(Polis)。 此外,還描述一個人所能承擔的最高任務,對兄弟的無私關懷,因為他知道自己可能會與那些不願接受真理的人分享真理而遭受苦難,他就像要求病人服用苦口良藥的醫生。 山洞裡的主人和看管人,為確保那些被鎖鏈綑綁的人保持無知,並從奴役他人獲得利益,因此他們勸阻人們認識自己的真正潛能並慫恿他們去對抗重返洞穴的解放者。柏拉圖以饒富詩意的話說:「我們可以輕易的原諒一個害怕黑暗的孩子; 但真正的悲劇是,人們害怕的其實是光明。」

這個寓言對我們有多重要? 遵循柏拉圖的建議,我們將如何受益? 在2400年後,根據現代技術和常識,人們的幻象是否減少了? 還是隨著我們生活的「數位化」而增強了感官的面紗,使之變得更濃密,導致我們存在這虛擬世界的真實中。我們面臨這快速發展的世界,不斷地增長對感官需求挑戰的反應? 我們有沒有看到這個山洞? 我們能否能分辨出故意使人對真理一無所知的現代「洞穴大師」?

即使在今天,哲學仍然是解藥,也就是喚醒我們對真理和智慧的熱愛。 柏拉圖建議:「哲學始於對一切感到清新好奇。」因此,讓我們在進行日常比賽時停下來一秒鐘,問問自己我們是否過著奇妙的生活,或者我們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牽起手來拉我們一

柏拉圖學院成立2400週年,這是一個慶祝哲學對追求人類解放的重要機會。 不一定要像學術界所說的現代哲學那樣,陷入研究的知識領域。 我們可以取而代之的是,以古典哲學作為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了解和改變自己的途徑。 真正的學習需要改變自己,這就是我們要走的路。


作者:

Yaron Barzilay是印度新衛城文化組織的負責人。
本文於2013年11月16日發表在《印度時報》的《說話的樹》中。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