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主義,超越狂熱尋求真理
7/4/2021

折衷主義,超越狂熱尋求真理

作者:Jorge Ángel Livraga Rizzi, New Acropolis 的創辦人
譯者:Flora Lu
照片:Ashkan Forouzani on Unsplash原文網址:Eclecticism, searching for truth beyond fanaticism

折衷主義 (Eclecticism)”是一種哲學立場,這種立場的態度是不反對任何先驗 (a priori)[1]事物,反而是先去分析與思考,並盡可能去蒐集所有關連性放到一起綜合比較,以期最終能從中選出一個最具資格、最值得被接受的事物。

但這樣清晰簡明、直面事實的定義,往往在常用術語以及人們對概念的膚淺解讀中被遺忘。因此,”折衷態度”通常被理解為膽小軟弱與優柔寡斷的人的主要特徵,那些人猶如瞎子摸象,看得到事物表面卻無法再更深入地去覺察事物。對他們來說,”折衷主義”背後代表的是滿滿的複雜辯證與永無止境的討論迴圈,而且永遠都不會得出或冒險做出一個有用的定義。

假設今天有一個人是假折衷主義的擁護者,他遇到了兩個人,當其中一個人說2+2=4而另一個人則堅稱2+2=6時,他會為了要擺平僵局而提出一個"也許2+2可以等於5?"的建議。這樣的人既膽小又意志薄弱,從根本上自私,他們不會冒任何風險只為了去捍衛真理,還容易對所有主張進行破壞性的批評,無論這些主張有多麼的合乎邏輯。

今天,與過去其他的歷史場合相比,更需要一個三段論法上的(syllogistically)[2]和概念性上的真折衷主義。從根本來講,人為的、舒適的"中間主義 (centrism)"是一種懦弱的態度,也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常識告訴我們,沒有人會接受一輛時好時壞的車、一顆微新鮮的蛋、一個時快時慢的鐘。

重要的事需要被清楚定義:一個人要麼是活要麼是死,要麼是愛要麼是不愛,要麼是白天要麼是夜晚。折衷主義不會包含有損於現實的不確定性。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折衷主義便是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門;且一旦發現了,那麼其被發現的真理就應當被展示、肯定與宣揚,不管別人怎麼想。

折衷主義不是永恆的笛卡兒式懷疑,而是費勁的柏拉圖式肯定;不是卡夫卡的痛苦,而是叔本華的生存意志;不是"嬉皮族"的冷漠和漫不經心的沉思,而是青年深知自己為何而活、為何而死的時代共感。

《新約》拒絕了那些不冷不熱的人是有原因的。熱水可以做飯,冷水可以解渴,而溫水只能用來熱敷與清胃。

在這個紛爭不斷的世界裡,唯物主義用不同的面貌攻擊一切有價值與美好的事物,而虛假的折衷主義者則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成為了它的幫兇。他們是唯物主義最強大的合作者,因為他們以偽和平主義和偽哲學的立場,去攻擊真正的哲學與真正的折衷主義的向上力量。

我們應該要有「折衷」,但這個字的真正意義是「積極尋求真理」;當折衷主義者發現一個真理時,他會再進一步去探索與宣揚真理,而不是對知識分子的"取暖文化"、便利與流行做出任何妥協。

--
[1] 先驗 (a priori):意指獨立於證據、經驗、實驗的事物,在我們未發現或無法解釋其理由前,即已存在於自然的先存秩序。

[2] 三段論法 (Syllogism):三段論由三個部分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是一種邏輯演繹推理方法,源於古希臘哲學家 - 亞里斯多德的《方法論》。

》〉》回文章列表